
青砖黛瓦诉沧桑,数字乡韵谱新篇丨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与三门塘村共探古村振兴之路
7月14日上午,学院“数字乡韵·人文同心”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三门塘村党群服务中心,与村支部书记王万章围绕古村保护、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开展深度座谈。
座谈会上,实践服务队指导老师聂川首先介绍了此行的核心任务:团队将以“数字化赋能乡村文化传承”为主题,通过调研、访谈、数字技术应用等方式,挖掘三门塘村的侗族文化底蕴,探索传统村落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实践服务队指导老师邓坚对村委会的支持表达感谢,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深入了解三门塘村,探索文化传承的新途径。

王万章书记对实践服务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通过生动讲解还原三门塘的历史脉络。他提到,这座被誉为“北侗第一寨”的古村落,曾是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木材贸易明珠”,现存的明清封火墙、青石板巷道、王氏宗祠、刘氏宗祠等建筑,不仅是侗族先民智慧的结晶,更见证了“外三江”村寨因商而兴的辉煌过往。

“如何深入挖掘家风文化?”“如何做好旅游文化的宣传?”在互动环节,队员们围绕宗祠文化、家风家训、旅游发展等议题踊跃提问。王万章书记结合对三门塘村的了解逐一解答,并表示为宣传和发展三门塘村,将通过“四月八”“七月七”等大型民间活动集聚人气,同时积极探索运用数字化方式让古建筑“活”起来。王万章书记的分享为队员们后续开展数字记忆、文化宣传等工作提供了鲜活素材。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门塘村的每一块青石板都镌刻着历史印记。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座谈为起点,深入走访古村肌理,用镜头记录建筑之美,用数据梳理文化脉络,助力三门塘村打造数字文旅新名片。
据悉,“数字乡韵·人文同心”社会实践服务队将持续扎根三门塘村,通过“文化调研+技术赋能”的方式,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贡献青春智慧。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座北侗古寨在数字时代绽放更多光彩!

【责任编辑】一审(校):邓 坚 聂 川 二审(校):吴婷婷 三审(校):陈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