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 笃行 博学 致新
全文检索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新闻

阿歪寨考察记|村史馆探秘古村往事,藤甲谷领略艺术景观

      7月16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大思政暑期“三下乡”暨2025“随行贵州·黔行乡村”大学生走进传统村落活动(阿歪寨站)实践队员对阿歪寨文化的了解,在村民韦永春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度考察了村史馆与藤甲谷景区。



     韦永春今年68岁,是阿歪寨村史馆的接待负责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甲胄编制工艺的传承人。他从村落名称“阿歪”的含义说起,为队员们热情而详细地介绍了各件展品的历史渊源、用途和寓意,如用于防御的藤甲、银饰、演出《薛丁山征西》所用的傩面、当地盛产的草药标本、八音乐器、布依族的衣服鞋帽等,无不体现出当地人的生存智慧和文化风格。



      韦永春对藤甲进行了重点介绍。藤甲作为当地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与发展始终牵动人心。他特意展示了编制藤甲所用的青藤,并告知队员们藤甲耐用的秘诀,以及古法制作藤甲的工艺步骤。从其讲述得知,藤甲编制技艺面临技艺失传的风险。在韦永春看来,村里的年轻人虽然学到了编织的基本原理,由于目前的藤甲编销量并不是特别高,缺乏实际的练习机会,他们难以编织出合格的藤甲来。


41447


      随后,老支书引领实践团前往以藤甲文化为底蕴开发的藤甲谷艺术景区考察,并讲述了藤甲谷设计的原理和建设过程。藤甲谷中矗立着一排排身披藤甲的雕像,展示着藤甲文化的独特魅力,构成了阿歪寨村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2567B

21AB5

      在这次实践考察中,从村史馆里一件件承载着岁月温度的展品,到藤甲谷中一座座凝固着文化记忆的雕像,不仅让实践团队员直观感受到了阿歪寨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更让大家对藤甲编制技艺的传承现状多了一份牵挂。这些民俗瑰宝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未来,如何让年轻人接过历史传承的接力棒,让这些遗产焕发新生,例如怎样利用数字技术加以传承和保护,是值得实践团队员深思的问题。阿歪寨的故事等待着更多人去倾听、守护和续写。





              【责任编辑一审(校):段云兰    二审(校):吴婷婷   三审(校):陈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