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院2项研究项目获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的立项情况,我院获得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其中,西部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
研究项目《西南地区蜡染文化共享基因提炼与中华文明标识构建研究》,针对西南地区蜡染符号设计忽视文化基因延续、蜡染数字化传承缺少年轻化表达等问题,以“文化基因”和“中华文明标识”为核心概念,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视角和数字人文的跨学科视角提炼蜡染文化共享基因,研究如何运用数字技术促进蜡染文化基因转化为中华文明标识的具体问题。当前蜡染保护传承形式已不能适应数字时代人们对文化可视化、符号化展示的热切需求,以数字化标识形式让蜡染融入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是学界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项目负责人 段云兰
贵州师范大学数字人文学院讲师,厦门大学人类学博士,主讲《数字人文导论》《数字人文概论》等本科课程,在《世界民族》等期刊发表论文6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相关成果获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科研成果获得福建省社科联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研究项目“明清时期西南农耕图像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叙事研究”旨在深入阐释明清时期西南农耕图像的叙事策略、政治意涵和思想观念等。从农耕传统、图像叙事层面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为建构中国自主的边疆学知识体系提供实证案例。
项目负责人 蒙锦贤
贵州师范大学数字人文学院本科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新时代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贵州师范大学多民族文化融合与区域发展研究基地研究人员,山东大学民俗学博士。在《民俗研究》《民族艺术》《民族文学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青年课题“数字人文视角下贵州‘苗图’的可视化研究”(在研)。
2024年下半年以来,学院启动2025年国家级课题申报工作,开展有组织、高质量的科研课题申报指导,鼓励支持学院教师积极申报,邀请校内外专家一对一指导,有效提升了申报书质量和课题立项率。接下来,学院将持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供更加科学完备的科研管理服务,推动学院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新的科研突破!
【责任编辑】一审(校):陈书朋 二审(校):吴婷婷【责任编辑】 三审(校):陈辉林
喜报丨我院副院长刘艳教授在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2025年8月16日至19日,第五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现场评审在北京举办。大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承办。全国赛共有588门课程的2253名教师(含团队教师)参加,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刘艳教授《人文地理学》课程获基础课程正高组三等奖。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学创新支持力度,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来源:教师工作处